理事会成员
-
-
Markus Wanzeck
主席
马库斯·范采克自2011年起在时代明镜通讯社担任编辑和记者,自2014年起专注于环境杂志《自然》。他因其新闻工作获得了多项奖学金和奖项,并获的南恩奖和德国记者奖提名。作为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的媒体使者项目奖学金获得者,他于2009年在中国呆了三个月,期间在北京的《中国日报》担任客座记者。2017年又在印度呆了三个月(在德里的环境杂志《Down to Earth》担任客座记者。他在慕尼黑和澳大利亚悉尼学习哲学和社会学,并在罗伊特林根的时代明镜新闻学院受训。更多信息请看:www.zeitenspiegel.de/en/autoren/markus-wanzeck
-
-
Haifen Nan
南海芬是长居德国汉堡的基督徒、撰稿人、创业者和咨询顾问。她目前的主业是为中德不同行业的大小企业与机构间的彼此合作提供传播和咨询服务。出于对媒体工作的执念,她也在业余为包括《扬子晚报》、《新京报》在内的多家中文媒体撰写德国的社会和教育议题。从2012年到2016年她受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委托,为其执行了多个中国项目,包括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管理和“中德媒体使者”交流项目。南海芬曾在南京大学攻读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在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媒体信息学专业,其在海德堡大学的博士项目探讨华文媒体和在德华人身份认同的关系。自2012年加入中德记者交流协会起,南海芬就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德媒体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
-
-
Sonja Broy
曾在不来梅和香港学习新闻专业,在卡塞尔的黑森-下萨克森州汇报担任编辑,并在2009年作为 "媒体使者 "在北京的《北京评论报》担任客座记者。然后她重返大学校园,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取得了 "城市文化、社会和空间 "硕士学位,现在的她从事与新闻、城市和街区发展相关的跨界工作,是 "中欧城市创建者 "网络的一名积极参与者。
-
-
Tobias Kaiser
托比亚斯·凯撒是《世界报》驻布鲁塞尔的欧盟记者。自2009年起,他就是《世界报》和《世界报周日版》的编辑,最初是经济记者和评论员,后关注德国的经济、就业和医疗政策。此前,他曾是德国著名出版社古纳雅尔集团的驻首都柏林记者。托比亚斯曾在慕尼黑、哥本哈根和伯克林学习新闻和宏观经济学,并在慕尼黑以媒体监管为议题获得了博士学位。2014年,托比亚斯作为“中德媒体使者”项目参加者在中国学习工作了三个月。
-
-
Heqian Xu
徐和谦是财新传媒的国际新闻部主任和编委会成员,专注于中国外交政策、中外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事件的分析和报道。他对于国际政治中的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与意识形态因素,抱持着长久的兴趣和好奇。他谦成长于台北,目前定居于北京。在来到北京之前,他曾经是《财经》杂志的驻台湾记者,也曾在台湾的公共事务领域工作。他谦是台湾大学的历史学士(2009),爱丁堡大学的当代史硕士(2014)。自2022年12月起徐和谦被选为本协会的理事会成员。
